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77687
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逄海东
第1页

    参见附件(2545KB,2页)。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3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随访15.8个月。术前12例患者下肢力线不正均>10°,术后仅见1例>5°。本组置换后关节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全部患者均可独立完成坐起动作、独立行走以及上下楼梯运动。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治疗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方面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科多发病,病情较重者的膝关节的内侧变形严重,产生膝内翻畸形,限制膝关节功能[1]。目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临床上的有效治疗手段[2]。本组对我院收治的15例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的15例患者中包括男5例,女10例。患者年龄在48~82岁之间,平均为67.8岁。2例为双侧,13例为单侧。4个左膝关节,11个右膝关节。12例为膝内翻畸形,在19°~39°之间,平均度数为24.6°;3例为膝外翻畸形,平均角度为10.65°。术前屈曲挛缩畸形在6°~19.5°之间。本组病例无明显外伤史,全部患者均首次实施膝关节置换术。

    1.2 影像学分析

    X线片显示关节边缘髁间嵴出现增生,出现高密度骨性边缘。关节表面碎片能够脱落而在X线片上出现骨性游离体。

    1.3 手术治疗

    在气囊止血带下做膝关节正中纵切口,在髌骨内侧进入,切除胫骨时要根据不同状况应用不同的方法。本组中实施关节囊软组织松解与增生的骨赘切除者11例,有4例患者内翻畸形>30°,需实施连同内侧副韧带附着点以及鹅足腱的松解;在实施股骨髁截骨时,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截骨,并保证外翻7°左右,在手术中需注意充分止血。术后进行常规加压包扎,48~72 h将引流管拔除;合理应用抗生素1周,并做好各项康复训练[3]。

    1.4 评价标准

    根据Tohn.N.Insall标准做出评价,本组手术均安排本组医生协同完成,各项测量数据结果由本组专人负责整理[4]。

    1.5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1.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全部患者术后均获得3个月至5年随访,平均随访15.8个月。术前12例患者下肢力线不正均>10°,术后仅见1例>5°。患者胫骨平台假体平均后倾角5.71°。采用HSS方法评价膝关节功能,本组置换后关节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改善率计算方法:改善率=(术后分-术前分)/总分×100%。患者术后畸形基本得到矫正,术前屈曲畸形为6°~19.5°被矫正到活动范围在119.68°,术后膝内翻畸形矫正至0°~9°。全部患者均可独立完成坐起动作、独立行走以及上下楼梯运动。

    3 讨论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病,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同时伴有膝内外翻畸形,并且大部分是内翻畸形[5]。本组术前12例患者下肢力线不正均>10°,术后仅见1例>5°。患者胫骨平台假体平均后倾角5.71°。本组置换后关节的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全部患者均可独立完成坐起动作、独立行走以及上下楼梯运动。

    总之,随着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严重退行性骨关节病,特别是伴有膝内翻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应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但仍需注意手术的适应证,特别注意关节内外翻与屈曲畸形的矫正以及假体的位置,并合理安排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1] 郭新全,王亦进,宋作才,等.原发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下肢立位力线测量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2(2):12-129.

    [2] 张学康, 程兆明, 寇剑铭, 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45KB,2页)